个人/单位会员管理
【赵笑笑】
邮箱:zxx@sae-china.org
电话:010-50911023
个人/单位会员管理
【高翠翠】
邮箱:gaocc@sae-china.org
电话:010-50911021
会员服务合作
【李顺虎】
邮箱:lishunhu@sae-china.org
电话:010-50911009
福建农林大学地处海上丝绸之路门户、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福州,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与福建省政府共建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福建农林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36年的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和成立于1940年的福建省立农学院。1952年,两大文脉汇集成立福建农学院。1958年秋,省委省政府以福建农学院森林系为基础,成立福建林学院。2000年10月,原福建农业大学和原福建林学院合并组建新的福建农林大学。
学校设有23个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学院以及2个独立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2万人,研究生6000多人。拥有本科专业79个,获批卓越农林人才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先后七次捧得“优胜杯”。
学校现有教职工3108人,专任教师1762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国家特聘专家14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8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选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1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支、教育部创新团队1支、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团队2支和农业部创新团队2支,1个基地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学校现有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和7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7个学科进入榜单,其中植物保护、林学、生态学和风景园林学4个学科进入前10%-20%。6个学科入选福建省高峰学科,12个学科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农业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学科行列。
学校建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3个。“十二五”以来,学校主持科研计划项目5000多项,科研经费超15亿元,获得国家及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在全球破译小菜蛾基因组、菠萝基因组、甘蔗基因组,首次解析了植物蓝光受体原初光反应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
学校是菌草技术发明单位,选育出的甘蔗、黄麻、杉木、甘薯、花生、茶叶、蔬菜等新品种和形成的实用技术成果推广覆盖全国主要产区。依托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在“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学校科技成果对接项目连续16年位居所有参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位。
学校是教育部“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在校留学生200余人。学校率先对台湾开展单独招生,与台湾中兴大学、台湾海洋大学等举办6个闽台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与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了4个本科教育项目,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等高校开展国家留学基金委优本项目等学生联合培养项目,与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校园三面山林环绕,风景秀丽,鸟语花香。学校连续三年获评全国文明单位。校园占地4800余亩,另有科教基地1178亩,教学林场4.59万亩,资产总值35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含期刊装订本)295.32万册。拥有电子图书(含电子期刊)442万册。
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发祥于1958年的福建农学院农机系,设有生物机电工程系、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电子科学系、物理系和工程实训中心等;现有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农业工程、机械工程学科为福建省重点学科,农业工程学科还入选了福建省高原学科;拥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工业工程等六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1838人(其中本科生1755人,硕士生83人),教职工125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高级职称33人,具有博士学位37人,有海外留学经历23人),省级研究生导师团队1支,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支,校优秀教学团队2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级百千万人才4人 ,“闽江学者” 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3人。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德学兼修,强化工科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法治意识、生态意识和工程伦理意识等,全面落实“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成效,建设质量文化,持续提升工程人才培养水平,着力培养新工科人才“精益求进,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学院机械装备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群入选省级示范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福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并通过了IEET工程认证,车辆工程专业为福建省特色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福建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福建省创新创业试点专业,大学物理教学实验室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拥有一批条件优越的实习、实训平台,与湖北十堰东风发动机厂、东南汽车、福大自动化科技、福建上润、福建水口电站等企业合作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学院与南非德邦理工大学、台湾中兴大学、台湾海洋大学等签订了多层次联合办学协议。近三年来,学院新增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承担3项国家教改项目,10项省级教改项目,3门课程入选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学院建有现代农业装备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机械工程、汽车工程、农业工程、光电子农业工程与技术等四个校级研究所(中心),长期以来,突出农业工程和机械工程的特色,重点围绕山地农业机械设计与实现、农情监测与农业环境调控、光电子农业工程与技术、机电产品设计方法与实现、先进制造与特种材料应用技术、机电控制与汽车电气技术及应用等符合国家和省产业发展方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近年来,学院承接国家、省部级、行业企业科研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承担有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以及企业横向课题等,近三年获得各类科研经费1500多万元,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研立项30多项,发表二区以上论文10多篇,最高影响因子达到9.1,还有1篇论文入选2018年ESI高被引论文,授权专利465件,占全校同期的1/3强,合作获得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科研成果丰硕。
建院以来,学院培养了七千多名毕业生,有省部级领导、各级研究机构负责人、总工程师、知名企业家等,成为众多行业的骨干力量。我院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显著,近三年共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奖97项,获得各类省级学科竞赛奖202项,其中在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在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中获奖44项,连续三届获得“优胜杯”;在2013-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我校名列全国66名,其中我院的贡献率达到20%。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高,每届均有一批毕业生考取“985”和“211”大学的研究生,长期以来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质量有很高的评价。
汽车工程系
本专业其前身为汽车与拖拉机专业,创建于1985年,是全国农林院校最早开办的车辆工程本科专业,也是福建省第一个车辆工程本科专业,现有1个校级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所。车辆工程专业于2009年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是福建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是福建省“机械装备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群”核心专业。
专业所依托的机械工程省级重点学科,为福建省高原培育学科。专业立足于海峡西岸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面向汽车全产业链培养人才,强调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突出工程化能力的培养。通过构建课程创新实践模式加强专业实践环节,依照汽车产业链中产前、产中、产后的模式构建多层次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全覆盖,构建四年不断线的实践体系,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至今已向社会输送了近三十届毕业生,他们活跃在我省整车及其零部件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维修服务等岗位上,受到行业的广泛好评。
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实验人员1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4人(其中在读博士1人),3名教师有公派海外访学经历,是一支结构合理、学位高、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丰富研发经验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承担各级科研和研发项目数二十多项,教学研究课题八项,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其中发表在国家重要核心刊物的有五十多篇,入选SCI和EI等有二十多篇,其中1篇论文入选2018年ESI高被引论文,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师资条件在我省高校的车辆工程专业中位居前列。
专业现有汽车发动机实验室、汽车构造实验室、汽车车身实验室、汽车电子电器实验室、汽车检测与维修实验室和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共六个专业实验室为本专业师生提供教学科研服务。拥有底盘测功机、发动机测控系统、发动机综合分析仪、共轨柴油机实验台、白车身静刚度试验台、电池充放电设备、NI数据采集设备、功率分析仪、汽车模拟驾驶器、各种发动机、汽车底盘、整车电子电器等一系列实验和试验设备。
现与东风汽车、东南汽车、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福建新龙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闽兴专用车有限公司、一汽马自达万得福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一汽大众京福服务站、福建冠城瑞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签定了联合建立汽车专业教学实习基地的协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产实习基地。
FAFU第一代电动方程式赛车参与珠海比赛 |
全省高校唯一的汽车白车身静刚度试验台 |
邀请原东南汽车人力资源部部长陈逸昌先生为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新生上专业导论课 |
每学期举办东南汽车系列讲座 |